古驿道是古代因政治、经济、军事等需要国家在各地开辟的主要通道,驿站是沿驿道设立、官办邮递专线和来往官差途中歇宿、换马、补给的场所。各驿站之间设若干驿铺,驿道、驿站、驿铺组成了古代驿传系统,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据调查,今阳江市境内曾设有乐安、太平、莲塘、西平4个驿站。
一、旧志关于阳江市古驿道的记载
(一)万历《广东通志》
该志卷四十六郡县志三十三《驿铺》记载:
阳春县驿一。在城南九十里曰乐安驿,上至阳江县城六十里,下至太平驿六十里。其地在阳江境内,成化间按察使陶鲁建。隆庆五年,知县熊烈与阳江知县王仲城之。岁支银三百一十六两三钱八毫二丝,坐派本县。铺六,曰县前铺,曰青石,曰那乌,曰云霖,曰山口,曰那旦。阳江县驿二。在县西一百一十里曰太平驿,上至乐安六十里,下至电白县九十里。宋建大墟站,国朝洪武初改太平驿,十二年徙今地,嘉靖四十五年城之。岁支银三百一十一两三钱五分九毫二丝五忽,坐派阳江县。在县东北六十里曰莲塘驿,上至恩平县七十里,下至阳江县六十里。洪武元年建,嘉靖三十三年佥事林应奎城之。岁支银三百零六两三钱六分七厘,坐派阳江县一百八十六两二钱,新会县一百二十两一钱六分七厘。铺四十三,曰总铺。东路则曰长亭,曰官山,曰那雕,曰凭村,曰井濠,曰莲塘,曰山口,曰那龙,曰那柳;西路则曰归善,曰下寮,曰太平,曰茶水,曰乐安,曰叶榕,曰平望,曰南丰,曰麻思,曰长岐,曰丹城,曰高冈,曰蒲牌,曰仁化,曰邱山,曰分界;北路则曰新河;东南路则曰那苏,曰花村,曰表竹,曰那笃,曰那峰,曰海朗;西南路则曰北津,曰南津,曰麻梨,曰安民,曰丰头,曰白水,曰马村,曰白石,曰合冈,曰寿长。
该志卷六十二郡县志四十九《驿铺》记载:
罗定州驿五。在南门外曰泷水驿,原新兴县新昌驿。在晋康乡曰晋康驿,原东亭驿。在州南一百里曰䓣沟驿,原恩平县恩平驿。在函口曰平窦(豆)驿,原阳江县西平驿。在怀乡曰掘峒驿,原电白县丘石驿。
(二)道光《广东通志》
该志卷一百七十八《经政略二十一·邮政》记载:
阳春县乐安驿,《郝志》。驿丞雍正九年裁。在县南九十里。额设铺兵十三名。云霖铺,铺兵二名。至新兴县天堂铺三十里,至那乌塘铺二十里。那乌塘铺三十里至青石塘铺,二铺每铺兵二名。又三十里至县前塘铺,铺兵三名。又三十里至山口塘铺,又三十里至那旦铺,二铺每铺兵二名。又三十里至阳江县莲花铺。阳江县太平、莲塘、西平三驿,《郝志》。太平驿雍正九年改巡司。太平驿在县西一百十里,莲塘驿在县东北六十里,西平驿在县治东。额设铺兵六十一名。县前铺,铺兵七名。至那雕铺三十里,又三十里至莲塘铺,又三十里至那龙铺,以上每铺兵五名。又二十里至恩平县交界。县前铺至麻桥铺二十里,又四十里至乐安铺,二铺每铺兵四名。又二十里至莲花铺,铺兵八名。又三十里至大墟铺,铺兵六名。又三十里至太平铺,铺兵四名。又二十五里至蒲牌铺,铺兵五名。又三十里至车田铺,铺兵四名。又二十五里至电白县伍蓝铺。又乐安铺至添设平望冈铺,铺兵四名,二十里。
(三)民国《阳江县志》
该志卷十建置志三《驿递》记:
阳江诸驿,曰太平(即宋大墟站改设,见《城池》)、曰莲塘、曰西平(西平驿万历中改曰“平豆”。见《方舆纪要》),俱洪武时建。其乐安驿则隶属阳春者也。雍正四年,总督郝玉麟奏裁太平驿(与乐安驿并裁,《庄志·纪事》作雍正八年,今从阮《通志》),改设巡检,莲塘、西平二驿久废。(据《庄志》修)塘铺,每塘屋一间,栅一围,额设铺兵共六十一名。东路:自县前总铺十里,至长亭又十里,至官山又十里,至那雕又十里,至凭村又十里,至甘濠又十里,至莲塘驿又十里,至山口又十里,至那龙又十里,至那柳,接恩平階山铺。西路:自总铺十里,至归善又十里,至下寮又十里,至太平又十里,至荼水又十里,至乐安又十里,至叶榕又十里,至平望又十里,至南丰又十里,至麻思又十里,至长岐又十里,至丹城又十里,至高冈又十里,至蒲牌又十里,至仁化又十里,至印山又十里,至分界,接电白境。北路:自总铺三十里,至新河接阳春界。东南路:自总铺二十里,至那苏又二十里,至麻垌又十里,至海朗又十里,至花村又十里,至表竹又十里,至那笃又十里,至那峰又十里,出新宁界。西南路:自总铺三十里,至北津又十里,至南津又十里,至麻梨又十里,至安民又十里,至丰头又二十里,至白水又二十里,至马村又十里,至白石又二十里,至合冈又十里,至寿长,达双鱼所。县前总铺,上至那雕三十里,下至麻桥二十里,铺兵九名。东路:那雕铺,上至莲塘三十里,下至县前三十里,铺兵五名。莲塘铺,上至那龙三十里,下至那雕三十里,铺兵五名。那龙铺,上至恩平县石峡铺二十里,下至莲塘三十里,铺兵五名。西路:麻桥铺,上至县前二十里,下至乐安四十里,铺兵五名。乐安铺,上至麻桥四十里,下至莲花二十里,铺兵五名。莲花铺,上至阳春那旦三十里,下至大墟三十里,铺兵五名。大墟铺,上至莲花三十里,下至太平三十里,铺兵五名。太平铺,上至大墟三十里,下至蒲牌三十里,铺兵七名。蒲牌铺,上至太平三十里,下至车田三十里,铺兵五名。车田铺,上至蒲牌三十里,下至电白五蓝三十里,铺兵五名。东南路;那苏铺,上至海朗三十里,下至县前二十里。海朗铺,上至那笃三十里,下至那苏三十里。那笃铺,上至新宁潭鱼塘三十里,下至海朗三十里。西南路:北津铺,上至县前三十里,下至丰头四十里。丰头铺,上至北津四十里,下至白石五十里。白石铺,上至丰头五十里,下至双鱼二十里。北路:新河铺,下至县前三十里,上至阳春双冈三十里。(俱《李志》)
(四)民国《阳春县志》
该志卷之二建置《邮铺》记:
山口铺,在城南三十里,上至县前,下至那旦,均三十里。那旦铺,在城南六十里。上至山口,下至阳江莲花铺,均三十里。青石铺,在城北三十里。上至那乌四十里,至黄泥夹三十里,至县前三十里。那乌铺,在城北七十里。上至云霖二十里,下至青石四十里。(若移至黄泥夹,则上下至俱三十里)云霖铺,在县北七十里,上至新兴天堂三十里,下至那乌二十里。(若复移至黄泥夹,则至那乌亦三十里。以上录旧志)县前总铺,在县治东门外。下至山口铺,上接青石铺,均二十里。北路自县前总铺,三十里上至青石铺,又四十里至那乌铺,又二十里至云霖铺,又三十里至新兴天堂铺。(以上录《刘志稿》)东门塘铺,在城南门外左边,坐西向东,一连二座,后座崩塌,尚存墙壁,前座尚存,深五丈二尺,横一丈四尺。牛冈坟塘铺,在牛冈坟独树。久塌存址,坐东向西,一连三间,直二丈一尺,横三丈五尺。高流水塘铺,在瓦窑塘南边,久塌存址,坐西向东,一连四间,直二丈一尺,横四丈二尺,后有余地五丈,右余地十一丈,直七丈,有树二根。平坦塘铺,在鬼湖寨侧,坐南向北,久塌存址,直五丈,横六丈。川山寺塘铺,在寺侧。坐东向西,久塌存址,一连四间,直五丈,横六丈。高泥峡塘铺,在那乌桥。坐西向东,久塌存址,直二丈一尺。三家店塘铺,在头堡平山坡。久塌存址,坐北向南,一连三间,直三丈一尺,横三丈三尺。另有谭姓坟下余地,横三十二丈,直四十三丈一尺。光绪二十六年,有黄姓侵占为坟。经千总杨步斗稟究。下山口塘铺,在山口庙。坐西向东,久塌存址,一连三间,直三丈一尺,横三丈三尺。后余坡岭前坡地三丈三尺,左边荒地八尺,右边余坡八丈。冈尾塘铺,在冈尾新墟。惟烟墩仅存,其塘铺为李姓侵占,于光绪初年兴讼,有案。各塘铺于宣统三年二月初一日清丈,呈报存案。(以上录《采访册》)旧志邮铺十二处,曰县前,曰三家店,曰山口,曰潭簕,曰那旦,曰牛冈坟,曰高流水,曰川山寺,曰那乌,曰黄泥湾,曰牛轭曲,曰分界,并附著焉。(录旧志)旧志云,按原额设铺役,每铺一名,上下公文不能分递,因将各铺抽移,既而云霖、那乌、青石、县前、山口、那旦六处派役二名,始敷驰递。又,那乌铺上下至远近不均,向者黄泥湾等汛改隶罗定协。时那乌铺亦在黄泥峡武塘,上下适中。其后因铺房倾圯,迀复那乌,以道里核之,似应仍移于黄泥峡,斯邮递程途画一矣。
阳江市古驿道基本走向示意图(广东省地图出版社绘制)
据考证,至少从宋代始,甚至更早的时期,今阳江市境内的驿道主要有东路、西南路、北路等三个走向,有乐安、太平、莲塘、西平等4个驿站,每站一般设驿丞一名,掌管邮件迎送之事,各驿站之间每隔二十至三十里左右设置驿铺一间,每铺设铺兵三至五名不等。
二、阳江市古驿道现状
(一)乐安驿站
该站位于今阳江市江城区双捷镇乐安行政村新屋自然村,明洪武元年(1368)设在下寮,成化年间(1466—1487)后期迁至乐安。隆庆五年(1571)檄阳春县知县合力筑驿城,设乐安驿城署,驿城土墙周长200丈,有东北二门,东门外有马埒。万历十六年(1588)知县张文浩改为砖墙,后遭兵燹废署,今残存部分土墙,驿城内的破庙宇,今改建为乐安小学校舍。驿站原占地面积约22000平方米,今已毁,大部分成为荒废竹园,现乐安小学围墙外还有驿城土墙、砖墙残存,村里还残存有城基几百米。
乐安驿站废弃的土制城基(2016年6月摄,阳江市江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二)太平驿站
该站位于今阳西县织篢镇太平村。宋代为大圩(墟)站。明洪武元年(1368)设太平驿于此。洪武十二年迁至太平村,仍称太平驿。嘉靖四十五年(1566)筑驿城,周长306丈,有东西两门,内设窝铺九个,改称太平驿丞署。城内有七贤书院,周边有泰华庵。清康熙二十年(1681),太平驿城改为太平驿站。现保存有古驿站遗址、古城墙遗址、七贤书院和古梅树等,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七贤书院是太平驿站遗址附近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2018年初,阳西县委、县政府决定,依托七贤书院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建设阳西县博物馆,同步实施七贤书院修缮工程和七贤书院(阳西县博物馆)周边环境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2000万元,配套建设仿古围墙、崇贤长廊、听花水榭、忠勇亭等景观,优化七贤书院周边环境。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2019上半年,阳西县组织测量、规划、咨询等单位,对阳西古驿道(上洋—溪头段)联合开展详细测绘,进一步梳理了线路,完成了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了阳西古驿道(上洋—溪头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七贤书院(关月珊摄于2016年)
(三)莲塘驿站
该站位于今阳江市阳东区合山镇莲塘村背、合山桥东侧,西靠那龙河。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嘉靖三十三年(1554)佥事林应奎改驿站为驿城,城墙高一丈二尺,厚一丈,外墙为砖砌,内有土墙,周长306尺,筑有垛口518个。城内有窝铺(兵房)九个,城外有护城池,深九尺,阔一丈。有东西两门,西门靠河筑有埠头,供来往船停泊,城南有大片荷塘,盛产莲藕,故称莲塘驿。清雍正四年(1726)已废。墙砖被居民拆去建房铺路,仅存村背一段土墙,四周土墙基犹有残迹可辨。
明万历十九年(1591),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被贬为徐闻县典史,途中歇宿于莲塘驿站,曾赋诗两首,其一《阳江道中》云:“恩春少佳树,向北梅花夕。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莲叶落已久,林塘映非昔。参星到庭户,素月沿檐隙。促织犹在野,无衣念行役。炎州少冰雪,流光去无迹。惟念千里心,闲房眷幽客。”其二《莲塘驿》云:“阳春驿晚看莲塘,白马山来海焰长。不似江南青菡萏,止因炎热当秋霜。”目前,莲塘村村道旁设置有莲塘驿相关资料宣传栏。
莲塘驿城遗址土城墙(阳江市阳东区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阳江市江城区不可移动文物——白沙西平义学(曾志云摄于2019年12月)
(四)西平驿站
该站位于今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白沙村。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万历年间改名平豆驿。清雍正四年(1726)曾设巡检署,不久驿城废圮。驿站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旧建筑已毁,原址上已修建厂房、民宅和原白沙粮管所办公楼。遗址旁现有阳江市江城区不可移动文物——白沙西平义学,建筑物已年久失修。
三、关于阳江市古驿道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志书记载做好古驿道途经走向的标识工作
志书对历代阳江驿道的走向、途经村庄、驿站、驿铺有详细记载,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对这些地点进行实地普查,形成普查成果报市政府,市政府对阳江驿道的走向、途经村庄、驿站、驿铺进行统一的标识。这样,一是可以使人们对古驿道有感性上的认识,二是可以防止一些人子虚乌有地乱写阳江驿道历史。
(二)重点做好四大驿站保护开发工作
阳江有莲塘驿、西平驿、乐安驿、太平驿四大驿站。这些驿站现状上文已经记述。这些现状说明几大驿站都有很大开发价值。四大驿站的遗址要保护好,加强对残存城基的管理保护,防止继续遭受自然侵蚀或人为损毁。要建立介绍这些驿站历史的文化碑廊。莲塘驿遗址地近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合山镇;西平驿遗址有西平义学古建筑,这是目前发现阳江市唯一一间古义学建筑,有历史价值;乐安驿遗址旁有神话传说奇异的关岑庙,庙前有戏台与广场;太平驿遗址有七贤书院、忠勇祠等历史建筑。这些,都为古驿站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三)把具有旅游价值的驿道开发成旅游观光带
据志书载,阳江驿道有东路、西路、东南路、西南路、北路,阳春亦有走向完整的驿道,同时标明途经的村庄、沿途设的驿铺。要对这些古驿道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选一些自然风景优美、历史人文丰富的路段开发成旅游观光带。如阳西县把石门村的穿过龙高岭丞相迳的路段开发成旅游线路就很有价值。
(四)编写《阳江古驿道风情》
该书要全面介绍阳江驿道历史及现实。阳江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在进行这一工作。
阳西县上洋镇石门村至龙高岭丞相迳古驿道遗址(关月珊摄于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