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 “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 都要交出优异答卷。”40年来,经济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以一种强烈的 使命担当,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硬是 杀出一条血路,书写了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辉煌篇章,生动地讲述了属于特区的“春天的故事”。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经济特区逐步孕育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特区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特区精神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的标识,是推动经济特区再创辉煌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区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发扬 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一、特区精神的生成逻辑
经济特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狭义上的特区指的是早期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大特区, 以及2010年5月批准设立的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广义上的特区则囊括了1992 年后陆续设立的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以及其他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特区精神在不同特区又先后演绎出了“深圳精神”“厦门 精神”“海南精神”“椰树精神”“汕头精神”“浦东精神”等,这些精神所蕴含的价值信仰与特区精神相通相连、一脉相 承,是特区精神的历史象征。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和特殊的理论指导、实践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激荡的产物。特区精神的生成,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去把握。
从历史维度看,特区精神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时代背景,在特区发展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完善、成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经过30年的曲折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一场广泛、深刻 的革命”①,打响了中国迎头赶上的“发令枪”,但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并没有成熟的方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开启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起步,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承担试点功能的窗口。在改革开放风口诞生的经济特区便承担了这样的历史使命,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先行地和窗口。不同于一般的试验和探索,经济特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充满了未定因素和难以预测的困难,必然面临新旧观念的挑战。特区每前行一步,都会感受到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经济特区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于是,产生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时代的经济特区,要想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时代先锋, 亟需一种硬核的精神力量支撑前行,于是特区精神应运而生。
罗湖口岸
深圳国贸大厦
特区精神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 经济特区40年,变的是时代风貌,不变的是“特区精神”。各特区自诞生伊始,就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深圳特区表现最为突出,以敢闯敢试创风气之先,引 领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蛇口一声炮响产生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催生了特区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1979年,两万名基建工程兵在深圳打响了特区建设的第一枪,官兵们在深圳艰苦创业,用劈山开路、移土填海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拓荒牛”精神。1987年6 月,深圳特区第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决定用“开拓、创新、献身”6个字概括特区精神,集中展现了特区与特区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1990年,深圳市委常委会通过讨论决定对特区精神加以补充、完善,把特区精神提炼为“开拓、创新、团结、 奉献”八个字,并将“特区精神”改为深圳精神,以增强特区人的向心力和凝聚 力。2002年,在时任深圳市委主要领导的倡议下,深圳市基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城市国际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开展了 “深圳精神如何与时俱进”的大讨论,最终确定将深圳精神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16个字,这一表述沿用至今,体现了深圳建设者居安思危、务实图进的精神风貌。其他特区在发展中围绕传承和弘扬特区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先后提炼、总结出了“椰树精 神”“厦门精神”“红头船精神”“珠海城市精神”等。新世纪后,深圳市委为适应新变革、新发展的需要,曾先后两次对特区精神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概括。2000年11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深圳将“特区精神”总结为十大方面,包括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健康文明 的人文精神;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 精神;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 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②2010年5月,深圳市五次党代会报告 将“特区精神”归纳为7个方面:敢闯敢 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创业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拼搏精神;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 神;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 精神。③总之,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舞台给特区精神打下了时代烙印,特区精神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不断地发展完善。
从理论维度看,特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进程。特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 改革开放的时代结晶。面对改革开放的困 局,特区的策划者、领导者带领特区人民 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破除阻碍特区 发展的旧观念、旧思想和各种条条框框,才有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生动演绎,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和意识能动性观点。经济特区要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来助力特区发展,反过来,经济特区又在开放中进一步创新, 这种互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 联系的基本原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重创 新、开放包容的理论品格,而这种理论品格正是特区精神形成的理论基因。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自我革命, 以经济特区为基本载体,敢闯敢试,在试错中不断调整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创新观和开放观。
特区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经 济特区的发展实践贯穿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④经济特区的决策、成立及探索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对外开放是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特区的领导者们在对外开放中没有丧失自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有效的结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经济特区的成果彰显了群众路线的根本力 量。经济特区的成功,关键在于特殊政 策、灵活措施释放了创新空间,坚持在顶 层设计下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从而赋予了特区群众敢闯敢试的勇气,激发了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智慧。在经济特区发展的困难或面临各种非议的时刻,邓小平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特区进行调研,对特区发展进行实地分析研判,旗帜鲜明地为特区发展撑腰鼓劲,最终使特区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紧邻深圳人才公园的华润春笋大楼和深圳湾万象城
从实践维度看,特区精神来源于经济特区的伟大建设实践,是推进新时代特区再创辉煌的动力源泉。马克思说:“问 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⑤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承担了先行先试的历史 重任,但其发展实践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杀出一条血路”,到风雨萧瑟、充满争议中坚韧前行,特区的领导者们始终没有沉沦和放弃,以“实干家”的精神风 貌闯出来一番新天地。经济特区发展的起步,是从放权、让利和松绑起步的。当感到“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地方办事难、没权力”时,习仲勋大胆向中央要权。当特区发展遭遇到“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的争论时,邓小平及时南下视察,给特区发展撑腰鼓劲,坚定地指出: “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⑥ 当有人含沙射影地认为经济特区是清末上海的租界时,当时感受巨大压力的谷牧坚决地指出:“有了一些引进外资的变化, 管理方面的变化,不过是做了些改革的试验,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试验进行下去呢?街头巷尾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随它去,我还是要坚持把这桩事向前推进。”⑦ 他先后12次到深圳特区,6次到厦门特区, 10次到汕头特区。经济特区初期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他的参与下制定实施的,为1980年代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股票还被一些人认为是 资本主义“代名词”时,特区人敢于涉险滩,率先发行第一张股票,创建证券交易所,并逐步探索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 场,为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当“三来一补”产业还很“吃香”的时候,特区人敢于打破既有路径依赖,顶住经济“减速”的风险,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埋头转型升级,在创新资源极度匮乏的“科技荒漠”上建成了“创新绿洲”。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指出:“一 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⑧生动具体的党的精神谱系必须通过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汇成后人可以长久感知和感悟的精神河流。特区精神在充满争议而无所畏惧的实践中形成,在克服困难、负重前行的实干中孕育而生, 因为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动演绎才显得有血 有肉。因此,特区精神具有厚重的实践属 性。新时代,特区精神仍是破题圭臬,一点都没有过时。经济特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在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中仍然发挥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大作用。“敢闯、敢试、敢为 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仍是特区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引擎和动力源泉。
二、特区精神的基本内涵
特区精神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崇尚成功、 宽容失败、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特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力量。 (一)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 精神改革精神的核心就是敢闯敢试、敢于冒险。40年来,作为肩负着党的重托与厚望的先行先试“特种兵”,经济特区以 “闯雷区、踏荆棘”的勇气,以“涉险滩、闯难关”的担当,始终坚守“改革的 尖兵、破冰的勇士”这一定位,始终秉承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拓荒精神。 一是敢于冲破思想束缚的勇气。在革命战争年代,攻破敌人的堡垒比较难; 在和平建设年代,攻破体制机制的“堡垒”和落后僵化思想观念的“堡垒”也不 容易。不破除这些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顽固“堡垒”,特区就难以前行。作 为特区和中国改革的“试管”,蛇口工业区在袁庚的带领下,披荆斩棘,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障碍,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先后培育出赤湾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著名企业。从1979年到1984年,蛇口创造24项全国第一。打破“大锅饭”,进行定额超产奖励;设立国内第一家保安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全部都是在蛇口进行的尝试。如今,中国各地正享受着蛇口试验带来的红利。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深圳跳出因循守旧的“死胡同”,创造1000多项发展 经验;汕头创造70多项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先后出台400多项改 革创新举措,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已成为横琴制度创新的座右铭。厦门特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对台贸易和两 岸交流中创造多项全国第一。特区的每一项改革都在全国引起了阵阵回响,每一次突破都给计划经济撕开一道道裂口,都把市场经济的活力注入正在转型的体制机制之中。
珠海夜景量化工程
二是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意识。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事业需要大担当。担 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魂,是精神脊梁,是对党忠诚的根本体现。要真正解决好特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就需要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在广东的探索和改革是在甘冒风险中开始和进行的。在中央批准广东兴办特区后,他提出不能打退堂鼓,不要怕犯错 误、怕担风险,不要怕否定自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拼老命也要把广东这个体制 改革的试点搞好”⑨。他还指出:“特区之特,关键在于敢于改革,敢于试验,敢于牺牲……有时可能会试错,这没有关系, 顶多不就是一个乌纱帽嘛。”⑩邓小平在 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特区精神中“敢闯敢 试”的特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 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 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1
三是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精神。拓荒牛精神是经济特区不断破荒前进的精神支撑,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经济特区不再是一张白纸,不再是荒原一片,到处变成 了绿洲。深圳特区的建设离不开特区成立 之初的两万基建工程兵。这支队伍在深圳建成上千栋高层建筑,参加深圳机场、盐田港码头、皇岗口岸保税区等众多项目的施工,完成深南大道、市民中心、西丽大学城等基础设施建设,用汗水让深圳不断 “长高”。
(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 开放精神的核心就是在海纳百川中兼容并蓄。树立开放包容的精神,就是要有全球意识、世界胸襟,就要有包罗万物的气度,就是要在开放借鉴中博采众长,实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是要在合作共赢中实现共同繁荣。
自特区成立以来,开放便成为特区精神的重要内容。经济特区在创办和发展的 发展过程中,始终引领风气之先,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对外从“三来一补”起步, 逐渐转向以中外合资、合作方式为主,使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对内“依靠全 国,服务全国”积极开展与内地的经济联 合,使二者优势互补。在发展实践中,特区逐步培育了全球视野,涵养了包罗万物的气度,形成了博采众长的思维。
特区的策划者和领导者们把握时代主题,在引领特区发展的实践中培育了世界眼光和战略意识。邓小平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 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12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特区的领导者们准确判 断国际形势,抓住全球化机遇,逐步在特区构建了立体化的开放型经济体制。
特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营造多元的自由平等法治的社会文化环境,涵养了包罗万物的气度。深圳、珠海都是移民城市,两座城市奇迹般地崛起离不开一代又 一代移民,离不开广大农民工。40年前, 深圳的人口仅33万;今天,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达到了2200万,实现100%城市化, 外来人口占95%以上。“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这些宣传标语让众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深圳的开放包容特质既得益于打开国门新鲜事物进入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也离不开自身有意地培育,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特区树立兼容胸怀,形成了在开放中博采众长的思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告诫全党: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开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起示范效应。至 2019年,深圳实现外贸进出口29773.86亿 元,已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累 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98.53亿美元。132018年,珠海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246.28亿 元,位列“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五位。14 实践证明,经济特区的创办取得了巨大的 成功,特区已成为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成就 的重要窗口,又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
特区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遵循了开放的基本逻辑。特区成立初期的“三来一 补”企业就是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合作共赢的最初表现,也是特区对外开放的1.0时代。目前,特区已进入对外开放的2.0时代,即推动“引进来”到“走出去”,实现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转变。截至2018年底,深圳企业已在全球141个国家及地区累计直接投资设立企业和机构6572余家,在外协议投资总额达到491.23 亿美元。15实践证明,只有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
(三)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 败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在宽容失败的前提下追求卓越和成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在特区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 得到了丰富发展。创新,就是要在解放思想中与时俱进;创新,就是要在敢闯敢试中打破禁锢;创新,就是要在宽容失败中为人松绑。
汕头夜景
珠海前山河美景
实际上,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包含了“创新”的意蕴,但“敢闯敢试”更多 的是一种胆识、勇气和担当。鉴于创新在经济特区40年奋发进取中的灵魂作用,有 必要在特区精神中将创新单列出来。经济特区的创办本身就是党的一项伟大创新, 因而创新是特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禀赋。特区的移民文化也为创新提供了温床,移民来到特区就是为了寻求满足和“告别传 统”。在这些因素的助推下,经济特区形成了“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 宽容失败”的文化和氛围,并逐步进行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万众创新等众多尝试,成功地扮演了中央赋予的 “试验田”“窗口”“排头兵”的角色。
从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来看,特区创新精神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其一,在观念层面上,特区敢于突破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束缚,遇到前人未曾涉及的“盲区”“禁区”“难区”,大胆地闯,大胆地冲。在经济特区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理念,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追求卓越、崇尚成功”“一天等于一年”等。其二,在制度层面上,特区敢于进行制度创新, 率先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深圳特区大胆进行体制机制的创 新,创造了一个个举世震惊的“第一”: 率先敲响了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锤,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率先建立了全国首家股 票市场;率先建立了人才流动机制和劳务市场;率先打破旧的价格管理体制等等, 最终率先建立起以“十大体系”为标志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汕头特区创造干部“任期制”、24小时审批答复 制度、全国首部独资企业法规等多项宝贵 经验,为创新作出了最好注脚。珠海特区 在1992年开重奖科技人员的先河,并充分 发挥“立法试验田”作用,以立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将土地管理、环 境保护、城市建设、企业发展等先行探索上升为地方法规。特区的发展充分证明,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今天经济特区的发 展。其三,在技术层面上,特区通过引进吸收创新、继承创新以及原始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40年来,作为 “中国硅谷”的深圳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发展战略上经历了科技强市、 自主创新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转 变,依托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形成的体制优 势,逐步建立起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绿洲”。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简称高交会)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名 片,是深圳经济增长的强劲支柱。华为、 腾讯、大疆、柔宇、迈瑞、迅雷等一批 企业构成了深圳创新型企业雁阵,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其四, 在营造创新环境层面上,特区遵循“试 错”思维,倡导“大胆创新、不怕失败” 的文化。一部经济特区的历史就是一部不 断“试错”的历史,宽容失败不仅是一种 人文关怀,也是“试错”的应有之义。深圳曾出现过1988年的“蛇口风波”、1992 年的“股票风波”等重大事件。面对特区发展过程中的错误和困难,邓小平曾说: “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 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16 深圳早在2006年便在国内首次提出“容错 机制”,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 进条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免责 条款”17。2016年,深圳再次出台《关于 支持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规定》,以制度关怀与包容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改革年 代。
(四)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的实干精神实干精神的核心是脚踏实地。特区的改革发展,既没有既成的公式可以遵循, 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须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就是一种脚踏实地、踏石留印、知 行合一的实干精神,彰显的是一种思想自觉,蕴含的是一种价值追求,迸发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特区人所注重的实干,是一种掌握事 物发展规律的有效实干,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不是蛮干。特区实干精神表现为不搞争论的政治智慧、 脚踏实地的求是精神以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 邦”的创业精神。
在经济特区创办和发展历程中,一 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是是非非的 “争议”。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 就,在于特区人坚持“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摒弃不必要的争论,发扬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的实干精神。自创办特区以来,围绕特区发展,社会上相继有 “要不要办经济特区,办特区是不是搞新 租界、新殖民地”“能不能办好经济特区”“特区究竟姓社姓资”“特区应不应 该特下去”四次的争论。在争论中,特区 人始终坚持唯实精神,没有受到各种责难 和干扰的羁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海南 特区成立初期曾遭遇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引 发的“洋浦风波”,一些学生甚至贴出了 “声讨海南卖国贼”的标语。面对这种指 责,海南省委埋头苦干,不为所动,最 终,邓小平作出批示:“我最近了解情况 后,认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18总之,特区的发展靠的是实事求是,不是本本。经济特区的每一份成就,都是特区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闯出来、拼出来的。
腾讯全球总部——腾讯滨海大厦
特区人的实干精神还体现为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1992年邓小平 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后,深圳蛇口工业大道树起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之后的第二块标语牌:“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这两块标语牌见证了深圳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深圳实干精神的象征。40年来,特区人秉承实干理念,注重效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不动摇,在敢闯敢试中引领改革发展潮流,创造了无数新鲜经验。特区的外来工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了人生理想和目标,深圳外来工的数量达到了849万人19,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来到特区后逐步实现了从自卑到自 尊、从依附到自立、从畏难到自强、从无为到有为的质变。特区还催生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海南的罗牛山,深圳的华为、腾讯、比亚迪,珠海的格力,厦门的厦华等企业都是特区创业 精神的见证。
三、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特区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特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指示批示,要求经济特区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特区精神是历史的,透过特区精神可以还原经济特区的奋斗史,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智慧。 特区精神也是现实的,她永远不会过时, 特别是新形势下,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对坚定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激励干部群众担当作为,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 价值,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好特区精神。
(一)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有利于对外窗口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 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21特区精神是特区辉煌发展史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改革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底色之一。特区精神是在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 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洋溢着特区改革者和领导者破除积弊、主动改革的胆识和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的斗志, 体现了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富含正能量。新时代,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仅要在扩大市场准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上造就看得见的高“颜值”, 更需要涵养看不见的好“气质”——特区 精神,真正吸引人是“气质”。一个没有生机、精神褪色的经济特区是不可能有良好营商环境的,国际形象必然坍塌,因此,特区精神要成为引领时代脉动、国家 强盛、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特区精神”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和奋斗的“营养剂”。
(二)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帮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2特区的初心是什么?1984年,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因 此,创办经济特区的“初心”就是要发挥特区的“试验田”和“窗口”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成功经验。 初心也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特区的初心还体现在弘扬和传承特区精神上,特区精神是新时代特区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 支柱。特区决策者和领导者坚持发展为第 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全国探索 经验的定位、坚持市场改革取向等初心与 实践,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改革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 人生境界。特区精神中所蕴含的改革、创新、开放等元素以及特区精神背后的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与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高度契合,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素材。教育引 导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 理想信念,离不开特区精神的滋养和引 领,需要用特区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强筋 壮骨、铸造灵魂。
(三)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教育我们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红色基因来自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特区精 神就是一种重要而又有特色的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 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 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23特区精神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反过来推动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40年来,经济特区通过试验,闯出了一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在实践中获取了一系列深刻启示:建设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将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强化法治引领,等等。这些经验是特区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精神内在地包含了这些经验。当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啃的都是硬骨头、要涉的都是险滩,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区精神中蕴含的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 历史智慧、胆略和魄力,无疑能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自身能力本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无疑能成为特区干部群众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精神支撑。
注释:
1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2 黄超、叶明华:《“特区精神”再更新》,《南方日报》,2010年5月24日。
3 王荣:《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在中共深圳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深圳 年鉴2011》,2011年10月版,第18页。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页。
6 谷牧:《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抓改革开放》,//www.rmzxb.com.cn/jrmzxbwsj/wh/ws/t20081225_228293.htm,2008-12-25.
7 《谷牧为办经济特区曾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广东》,载《南方日报》,2010年8月25日。
8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载《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9 //history.people.com.cn/n/2014/1208/c372326-26169013-2.html
10 《习仲勋概括自己一生的16个字》,载《学习时报》,2017年4月14日。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3页。
13 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2019年经济运行情况》,//www.sz.gov.cn/sztjj2015/zwgk/zfxxgkml/tjsj/tjfx/202001/ t20200122_18991107.htm
14 《珠海,全国第五!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出炉》,《珠海特区报》,2019年7月28日。
15 //www.nbd.com.cn/articles/2019-10-24/1380939.html
16 深圳商报:《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邓小平与深圳》,载人民网//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647661.html.
17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深圳市人大网,//www.szrd.gov.cn/szrd_zlda/szrd_zlda_flfg/flfg_ szfg/201911/t20191115_18699546.htm.
18 《深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邓小平同志与海南》,载《海南日报》,2014年8月22日。
19 《深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统计局网,//www.sz.gov.cn/sztjj2015/zwgk/zfxxgkml/tjsj/ tjgb/202004/t20200415_19168523.htm
20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
21《习近平:让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中国青年网,//news.youth.cn/gn/201307/t20130713_3520433_1.htm
22《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5日。
23《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中国青年网,//news.youth.cn/sz/201803/t20180308_11484642.htm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