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中,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24年9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科技集群”排名榜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列第二,这是该科技集群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二,彰显出深港穗三地强劲的创新活力。
面对美国硅谷、日本东京-横滨、韩国首尔等世界知名科技集群高地的竞争,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何以脱颖而出?
高校企业汇聚雄厚科研实力
高校与实验室的强强联合,以及科技企业的研发,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注入澎湃动力。
深港穗三地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其中香港更是贡献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世界百强大学。这些高校宛如智慧的摇篮,源源不断地为科技创新培育和输送着专业人才。
以深港穗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的6万多家高科技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20多家。同时,大湾区还设有2家国家实验室和5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多名院士在此领军开展前沿科技研究。如此雄厚的科研实力与产业基础相互交融,为科技集群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至2024年的过去5年里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平均每100万人提交2303份PCT国际专利申请、发表3469篇科技论文。其中,华为、OPPO、中兴3家科技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占了这一集群的37%,而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共同发表的期刊文章则占据了论文总数的27%。高校、科技企业和实验室作为科技集群中的领军者,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理念,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为整个科技集群树立了标杆。
高额投入激发科研活力
研发投入是科技集群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深港穗三地在这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和实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6.1万人年。这一比例比国际上以科研创新著称的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都要高。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在深圳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使得深圳成为全球闻名的“创新之都”。
为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特区政府自2015年至今已投入超过2000亿港元,并在2022年12月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未来5至10年的香港创科发展制订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系统的战略规划。据2024—2025财政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计划向香港数码港拨款30亿港币,用于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企业等运用超算中心的算力。
香港科技园
广州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同样出色,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988.36亿元,预计2024年超千亿元,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4%。近三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6.4%、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4%。
协同合作构筑创新生态链
深港穗三地通过高效的合作和紧密的联系,构建起科技集群的创新生态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3个前沿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现已向香港开放,支持香港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举措加强了香港与内地在科研领域的深度融合,使得香港的科研力量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香港的科研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同时也促进了科研成果在大湾区内的转化和应用。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起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这里,深港两地的科研人员、企业、金融机构等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紧密合作。从基础研究的理论探索到技术攻关的难题突破,再到成果转化的市场应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完善的配套支持,科技金融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人才支撑则确保了创新活动拥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在广州南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园孵化基地同步发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而香港科技园孵化基地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两者相互配合,有力地推进了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工作,为科技集群的协同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深港穗三地的各类科创要素高度共享、紧密联通,让科技协同创新的能量快速迸发。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香港的大学、科研院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在深圳和广州实现产业化成果转化,并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芯片研发场景
如今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
正以强劲的发展态势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
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参考资料:
1.“广东高质量发展重磅文件发布!以科技创新支撑大湾区发展,目标‘国际科创中心’”,综合开发研究院公众号,2023-06-06
2.孙天霖,“融入发展大局 共筑航天梦想”,人民网,2023-12-17,//gd.people.com.cn/n2/2023/1217/c123932-40681227.html
3.王坚,“大湾区五载科创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雏形渐显”,中新网,2024-02-20,//news.china.com.cn/2024-02/20/content_117008877.shtml
4.“‘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深圳新闻网,2024-08-30,//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4-08/30/content_31181832.htm
5.郭阳琛,“人工智能生态圈能为初创企业带来什么”,中国经营报公众号,2024-12-21
6.“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5-02-27,//www.gz.gov.cn/zfjgzy/gzsrmzfyjs/sfyjs/zfxxgkml/bmwj/gfxwj/content/mpost_10133592.html
7.“深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5-03-06,//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12057873.html
8.“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4)发布”,中国日报网,2025-04-11,//gd.chinadaily.com.cn/a/202504/11/WS67f8d910a310e29a7c4a8a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