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地方志资源助力中山文化兴城、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近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在市档案信息中心举行“典籍里的中山”——《嘉靖<香山县志>校注》赠书座谈会。澳门档案馆代馆长卢鸿伟、珠海市档案馆馆长拜燕、珠海市史志办、中山市情专家及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等部门代表30余人应邀参加。
中山市地方志办主任陈岚致开幕辞
中山市地方志办主任陈岚,市地方志办副主任刘士东、严荫庭向与会专家学者、单位代表分别赠送《嘉靖<香山县志>校注》。陈岚表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之一。香山设县870多年中,有文字记载的《香山县志》共有九部,现存七部,成为今天澳门、珠海、中山等大香山文化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湾区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2022年,适逢香山设县870周年,市地方志办选取现存最早、由香山知县邓迁主修、乡贤黄佐等人编纂的明嘉靖《香山县志》,委托市情专家开展校注整理工作。校注稿经史学专家严格审读,志在打造一本识读明白、校勘精细、考证有据的旧志整理成果,为探寻香山历史、岭南文化提供可读可鉴之据。
市地方志办公室向澳门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珠海市史志办赠送《嘉靖<香山县志>校注》
与会代表参观“记忆中山”固定主题展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籍文献保护和整理、地情资源开发利用、香山文化研究等主题展开多角度、多层面交流。一致认为,古籍整理是一项需要情怀和学识兼备的基础性工作,要对地域历史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把握。市地方志办、市档案馆主编,黄健敏研究馆员校注的《嘉靖<香山县志>校注》,是中山市旧志整理工作的重要突破,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他们为中山乃至整个大香山文化圈、粤港澳大湾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工作,希望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这一事业中来,推动读志、用志,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现场
中山、珠海、澳门三地历史同根、文化同源,共同孕育的香山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特别是岭南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湾区中具有重要影响。座谈会上,三地地方志部门代表还分享各自在不同版本《香山县志》等古籍文献和档案地情资料的征集保护、开发利用上取得的成绩,并呼吁三地进一步加强交流融合与协同联动,努力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香山文化圈全方位合作桥梁,共同推动香山文化研究,讲好香山故事、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致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会后,澳门档案馆代馆长卢鸿伟一行实地走访三乡镇雍陌村,参观郑观应故居及郑观应生平史迹展,调研了解名人文化资源挖掘、档案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
澳门档案馆代馆长卢鸿伟(右二)一行参观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生平史迹展
《嘉靖<香山县志>校注》资料链接: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中山市的前身香山县自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立县以来,于明清两代修志八次。明永乐年间乡贤容悌与编著首部县志,明成化年间乡贤黄经在其基础上编撰新志,可惜两志均已佚。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香山知县邓迁主修、乡贤黄佐等编纂的《香山县志》为现存最早的县志。该志在前志“详于鸟兽草木,而名宦人物则略”的基础上“补其未备”,设八卷六十九目,包括风土志、民物志、政事志、教化志、官师志、黎献志、艺文志、杂志等。因体例严格、内容赅备、文字典雅,历来受到方志界、史学界重视,被誉为香山历史的“百科全书”。
直笔著史,鉴古知今。早在1999年,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就着手开展现存七部《香山县志》的扫描、繁简字体转换等前期整理工作,并全文辑录省内首个地方志书多媒体电子光盘——《中山百科》,为今天《嘉靖<香山县志>校注》的整理出版打下扎实基础。2022年,适逢香山设县870周年,市地方志办、市档案馆选取现存最早的明嘉靖《香山县志》开展校注工作,力求打造一本高质量旧志整理读物。2022年12月,《嘉靖<香山县志>校注》正式出版发行。2023年5月,该成果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
文丨蔡婉婷
图丨蓝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