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粤志办函〔2019〕85号
省地方志办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
会议第172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陈桂荣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全省行政村村志编纂的建议收悉。对于你们的建议,我办进行了深入研究,经综合省农业农村厅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省地方志工作的关心。你们在建议中对村志编纂重要现实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和法律要求的认识非常到位,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支持、推进村志编纂出版工作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二、我省一直鼓励支持村志编纂。在1984年第一轮志书编修启动前,省内有部分地区开始编修镇村志,大多为手抄本。在1984年全省第一轮三级志书编修启动之后,各地开始组织有条件的镇村开展修志工作。1988年,普宁县地方志办公室与交丙坛村共同编修的《交丙坛村志》印刷出版,这是全省第一部符合新方志体例的村志。随着广东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乡镇政府开始积极倡议或组织人力编修镇村志,但较多的村志为民间群众自筹资金编纂,一般也是由私人或宗亲会收藏。2002年第二轮修志启动后,部分地区同步规划编修镇村志系列。新编村志大多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了村落的发展历史,既包括村内各宗族派系繁衍、迁徙的历史沿革,也记述古今名人传略和诗文、本地礼仪风俗等,有的还记述本村人到国外创业和发展状况。
三、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我省第二轮修志完成后,我省积极推动志书扩面提质,不断推进志书编纂向基层延伸。对村志编修进行业务指导日益成为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常规性工作。2015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对全省13.3万多个自然村开展包含自然、政治、民俗、物产、技艺、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等近300个子项的普查,为村志编修积累了一批资料。此外,从2015年起我省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织实施的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为抓手,在全省组织镇村编纂志书申报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截至目前,出版申报中国名镇志18部、名村志15部,无论质量还是数量稳处全国前列,在全国影响较大。目前,我办已按照部署在全省启动三轮修志试点,试点已涵盖村志。当下率先开展村志编纂的,多是一些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产品产业村等。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和地方志工作机构在村志编纂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也面临有关部门多重视图书室等硬件设施建设,对村志编修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够的困难和问题。也恳请人大代表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政府落实《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地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机制的监督和推动,确保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
四、下一步,我办将继续加强对全省行政村志编纂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资料支持,同时,待三轮修志试点经验成熟及全国三轮修志正式启动后,统一对乡镇志、村志编修做出规划。在编制年度预算工作时,我办也将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支持,为全省行政村志编纂和出版尽量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省地方志办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19年6月4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