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是广东音乐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广东音乐之乡”。台城,历来是台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东音乐在台山以台城最为活跃。台山的八音班(锣鼓架)是广东音乐的活动形式之一,又是广东音乐的原生态载体。“八音” 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的音乐的总称。八音班(乐社)始于明末清初,遍及城乡,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台山市台城城区风貌(李驹荣 摄)
最初的八音班,多为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如《万年欢》《三皈依》《渔家乐》等曲调,人们常称这些曲调为“广东音乐”。清朝中叶,八音班开创出一条乐曲演奏与戏曲演唱结合的道路。十九世纪60年代以后,粤剧演唱由原官话改用白话,更加贴近群众,加快了八音班演奏乐曲和演唱戏曲相结合的发展步伐,迅速形成了一支广东音乐的创作队伍,创作了大量广东音乐。1938年成立的“台山县音乐工会”为当时八音班中规模最大,它由5位“相主”发起组织,会员人数达1000多人。
2009年12月,广东音乐(台山)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
——爱国歌曲大家唱(广东.江门篇)演出(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台山的八音班,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乐队人数不多,过去纯演奏乐曲时,一般配备掌板、钹兼锣、小胡琴、椰胡、三弦或月琴、笛子兼唢呐各1人。一些广东音乐和粤剧爱好者旅居国外后,在国外组织八音班活动,吸收了一些西洋乐器加入乐队,如加入色士风(萨克管)、小提琴、黑管(单簧管)、电结他(六弦琴)等,在音色方面更加丰富和充实。一些华侨把西洋乐器传入家乡的八音班,普遍配备了色士风等,使乐队规模略有扩大。后来,八音班兼容戏曲演唱,每班配备男女演唱演员各1人。
台山市组织举办“台山广东音乐传承基地成果展演”(赵文川 摄)
八音班的活动,过去一般是在年节和“婚丧红白”二事中举行。新中国成立后,八音班活动成为文化室的主要活动项目,除保留过去的活动方式外,还在重大庆典,艺术节巡游、演出期间开展活动,成为侨乡台山文化艺术的一个品牌。
台山广东音乐团参加各项演出(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台山广东音乐团参加各项演出(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台山广东音乐团参加各项演出(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近百年来,台山孕育出广东音乐的启蒙者和发展者丘鹤俦、高胡演奏艺术大师刘天一、“有突出贡献艺术家”李凌、国家一级演员曹秀琴、陈玲玉等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音乐、戏剧、曲艺名家。丘鹤俦从八音班偷师开始了音乐生涯,有幸得到启蒙教师胡德高的培养,后来旅居香港谋生,创办了音乐私塾,收徒传艺。同时,他对粤乐、粤曲进行收集、整理和编著工作,编辑出版了《弦歌必读》《琴学精华》《国乐新声》《琴学新编》等书刊,并创作了一批广东音乐新谱,将广东音乐的演奏和创作技巧上升为理论,指导广东音乐踏入兴盛期。刘天一是高胡演奏高手,其演奏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确立了高胡在广东音乐演奏中独领风骚的地位。
丘鹤俦的理论和刘天一的演奏,推动了广东音乐的发展。现今,台山市活跃着100多个音乐曲艺社团,创作、演奏广东音乐成为台山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台山人更是把广东音乐推向数十个侨居国家和地区。
为使演奏广东音乐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后继有人,台山一些八音班前辈,从1967年开始,以台城青少宫和台城第二小学为阵地,成立了少儿广东音乐演奏团,历时五十余年,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位小学生参加了集训和表演,每位学生学会一至两种八音乐器,其中20多人成为专业乐手或演员。
台山市举办少儿广东音乐培训(陈天海摄)
1988年,台山被命名为广东省“广东音乐之乡”。2008年,原国家文化部授予台山“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的荣誉称号。1998年,台城镇(现台城街道)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2018年,台城街道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06年5月,“台山广东音乐”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陈哲深、刘英翘。
台山市组织举办的“缅怀一代广东音乐宗师——丘鹤俦音乐专场”(陈天海 摄)
丘鹤俦(图片选自江门日报台山微事)
丘鹤俦(1880-1942):著名的广东民间音乐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台山端芬那泰乡那吕村,13岁时加入“八音班”。20岁时旅居香港,创办了音乐私塾,讲授广东民间音乐。他创作的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相见欢》《双龙戏珠》等,至今仍受广大听众所喜闻乐唱。丘鹤俦擅长扬琴,其“左竹法”扬琴演奏技法倾倒不少观众。
刘天一(台山市档案馆供图)
刘天一(1910-1990):1910年出生,台山端芬镇联丰龙塘村人,博取各高胡演奏名家的长处,自成一格。1930年他用高胡领奏《鸟投林》,奏出多种鸟声,初步显示出其演奏艺术才华。他精于高胡,长于筝,又是杰出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鱼游春水》《花市迎春》《纺织忙》《塞上吟》《放烟花》等。1957年,刘天一演奏《鱼游春水》时整个乐段用泛音,在广东高胡中属于首创,被认为“当地无人企及的技巧”。
李凌(中共台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李凌(1913-2003):1913年出生于台山四九永兴里,受父亲爱唱粤曲的熏陶,李凌在青少年时能唱,会拉小提琴、二胡,还能当指挥。1938年,李凌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1月,他参与筹办的《新音乐》月刊正式创刊。1978年,李凌被选为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及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出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艺术家”荣誉称号。1993年,李凌的代表性著作《秋蝉余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