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
地处珠三角腹地
犹如一颗秀美的珍珠
镶嵌在南沙、番禺、顺德交界处
熠熠生辉
这里自然条件优良
地形平坦开阔
河道纵横,土地肥沃
是一处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
航拍榄核(摄影:吴锦荣) 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 榄核镇成为中共地下工作者活动的 重要地区之一 开展过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建立过抗日游击区 是广州地区的革命老区镇、 广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之一 也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 革命榄核 榄核交错的河网、茂密的甘蔗林,是打游击、进行抗日斗争的自然屏障。 湴湄村内星海故居(摄影:黄冠华) 1925年,榄核成立榄核八沙农民协会,同时成立榄核农民自卫军,掀起了榄核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 1926年6月,番禺地区农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榄核党支部成立。1928年5月1日,中共番禺县各区代表联席会议在榄核三圣宫庙召开,会议通过成立临时番禺县委的决定。榄核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革命基础,成为周边关联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支点。 1945年,榄核农民自卫军队长杨忠随军北上抗日,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大生村杨忠纪念公园(摄影:葛大鑫) 星海故乡 红色土壤深厚的榄核镇,培育了被毛泽东赞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冼星海。 20世纪30年代末,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其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一代中华儿女顽强斗争、救亡图存。冼星海一生创作了交响乐、大合唱、歌剧及歌曲500多首,音乐理论和其他著述近40万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冼星海雕像(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 2019年,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左一)重回故乡榄核镇湴湄村(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榄核镇利用星海故里历史文化中心、星海公园、星海路、南二环高架桥桥底空间设计成具有星海特色的“两点两线”红色旅游路线,并将“两点两线”环形红色路径、香云纱产业园、特色农业项目农植观光区打造成红色生态一体游路线,提升周边环境的氛围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勾画“红+绿”相辉映的美丽乡村画卷,打造“红色旅游路线+绿色生态休闲体验”都市生态全域旅游胜地。 香云纱晒场(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 子沙生态绿道(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 2021年,星海故里榄核镇湴湄村被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工作”试点名单,是广州市第一个入选的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湴湄村先后建成星海故里(榄核镇)三新讲学所、冼星海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永恒之路”星海主题公园、南沙区乡村少年宫等,打造主题鲜明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榕树下的讲堂等特色精品课程。 星海故里历史文化中心、星海故里榄核镇“三新讲学所”(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 “永恒之路”里的雕塑(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 如今,湴湄村文化艺术创作气息浓厚,随处可感受到鲜活的星海文化,通往村中的主干路被命名为“星海路”,星海路两边民房外墙绘有以冼星海为主题的画,在宣传星海红色文化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 星海路旁的墙绘(来源:广州市南沙区地方志办) 新时代的湴湄村,正依托村内丰富的红色资源、田园风貌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农业+文化+旅游+研学的乡村振兴发展路线,建设示范样板,成为具有鲜明南沙辨识度的红色美丽示范村庄和远近闻名的研学旅游点。 2023年,星海音乐学院学生到湴湄村演唱《星海星海》(摄影:周智群)
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