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榴社区 - 中文网络色情论坛 > 草榴社区印记 > 细览
-
周前古村
[2024-08-19]
周前古村,位于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清化河畔,前身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周所古墟,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墟以船形布局,南北向,寓意乘风破浪、顺风顺水。墟内,客栈、餐馆、钱庄、日杂店、戏台等设施一应俱全。1961年,周所墟与前山村合并,二地各取一字而得名周前村。村中现存有清凉寺塔、古戏台、古商铺、古民居、古茶楼、古书院、古围楼等古迹。周前古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伴随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保护工程的推进,具有浓郁客家文化韵味的周前古村焕然一新,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网红打卡点。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始兴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石峡遗址
[2024-08-01]
石峡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自下而上存在着岭南罕见的“四叠层”,即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年代从距今6000年至2500年。1973至1985年,经考古专家多次发掘,先后出土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化遗物1万多件。石峡遗址的发现,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岭南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索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至秦汉以前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找到了一把重要的钥匙。石峡遗址获评“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曲江区史志办公室)
-
乳源瑶族刺绣
[2024-08-01]
在“世界过山瑶之乡”乳源,瑶族刺绣主要流传于必背、游溪、东坪镇等瑶族人聚居地。乳源瑶族刺绣以黑色、蓝色、白色布料为底布,以红、绿、黄、黑、白五种色线作线绣。刺绣前不需画底稿,刺绣时不必看正面,只从反面依着布纹就能绣出各种形纹和图案,常用技法有反面交叉、直行挑压和斜绣;线条以对角线、垂直线和平行线为主,固定形纹样式有30多种。由形纹组合成的各种图案,记载了瑶族人的生活和历史。瑶族刺绣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乳源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
-
仁化:丹霞名天下 文明新仁化
[2024-08-01]
韶关市仁化县,地处粤、湘、赣三省交接地,是广东的“北大门”,面积2223平方千米,建制已有1500多年历史。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仁化不仅拥有广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灵溪河森林公园等壮美的自然景观,还留存有唐、宋、明、清历代不同风格的18座宝塔,其中云龙寺塔是岭南地区仅存的唐代方形砖塔,故享“中国古塔之乡”美誉。1928年,发生在仁化的双峰寨(含华阳寨)保卫战,被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誉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今天的仁化,正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积极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韶关样板。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仁化县史志办公室)
-
余靖与风采楼
[2024-07-02]
余靖(1000-1064),韶州曲江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诗人、学者。余靖任谏官时以“不避权贵、犯颜直谏”而名满朝野;先后三次出使契丹,缓和宋辽、宋夏纷争;与名将狄青平定广西侬智高叛乱,后又平定交趾之乱。曾被盛赞为:“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
为纪念余靖而建的风采楼,位于韶关市浈江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原为砖木结构。1934年重建后占地140平方米,楼高约22米,楼底呈圆拱形,横跨通衢。门楼石匾“风采楼”为明代大儒陈白沙墨迹,楼内石碑《风采楼前后记》为清末学者朱汝珍重书并作记。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浈江区史志办公室)
-
乳源瑶族自治县:世界过山瑶之乡
[2024-07-02]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因县北丰岗岭溶洞产钟乳,穴中有源泉流出而得名,面积2299平方千米,是广东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乳源山川秀丽,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102座,拥有集雄、奇、险、秀于一体的乳源大峡谷,广东最完整最大片的原始森林南岭森林,广东省最高峰石坑崆等自然风光,及“上通三楚,下达百粤”的西京古道、云门宗发祥地云门寺、世界过山瑶祖籍地之一必背瑶寨等人文景观。如今,乳源正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积极发展旅游、生态特色农业,努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乳源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
-
云髻山
[2024-07-02]
云髻山,位于韶关市新丰县,面积87平方千米,别称“亚婆髻”,因主峰形似古代老人螺髻,四时云雾缭绕而得名,有“髻岳堆云”之美誉。主峰海拔1434.2米,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周边市、县的第一高峰。云髻山是东江最大支流——新丰江的发源地,山上有着195种野生脊椎动物和1372种野生维管植物,包括岭南地区最大片的原生三角枫,于1990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云髻山以“春赏山花、夏弄清风、秋观枫叶、冬踏冰雪”的四季景色和原生态风貌吸引着各地游客与艺术家,也滋养着新丰,守护着这方水土的幸福与安康。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新丰县史志办公室)
-
始兴:千年古县 生态始兴
[2024-06-11]
韶关市始兴县,面积2131.9平方千米,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置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围楼文化之乡,始兴的200多座客家围楼,见证着始兴的人文底蕴。红围曾作为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办公旧址,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境内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物种宝库、南岭明珠”之美誉,更有北山竹海、亚历坑森林公园、鸳鸯温泉等自然景观。今天的始兴,生态经济快速崛起,特色农业、现代工业体系日渐成型,交通网络日趋便捷,这座千年古县正续写盛世新篇。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始兴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仁化石塘堆花米酒
[2024-06-11]
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盛产蒸馏酒,因斟酒时酒面会不断冒出层层叠叠的酒花,而得名“堆花酒”。仁化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光绪年间,石塘村已有酒庄90余家,最高峰时全村有酿酒坊200多家。石塘出产的优质稻米、清冽甘甜的井泉水、独特的酒曲和酿制技艺,造就了仁化石塘堆花米酒清亮透明、绵甜醇厚、香气萦绕的独特品质。20世纪50年代,村民靠肩挑将米酒送到河边码头,再装船运往各地,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各国。仁化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于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仁化县史志办公室)
-
南雄:大庾岭下 南北咽喉
[2024-06-11]
南雄市,唐代始设县,1996年设县级市,由韶关市代管,面积2326.18平方千米。自唐代开通“大庾岭新路”(今称梅关古道)以来,南雄成为中原与岭南之间商贸往来、族群迁徙、文化交流的重要水陆节点。今天的南雄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韶关唯一的“中央苏区县”,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珠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灵潭村,传承着国家级非遗龙舞(香火龙)和珠玑巷人南迁传说,被称为中国银杏之都、中国特色竹乡(毛竹)。在南雄,北部新区正加快建设,精细化工、稻虾供作、丝苗米种植等产业蒸蒸日上,逐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三小时生活圈。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南雄市史志办公室)
-
西京古道(乐昌段)
[2024-06-11]
西京古道于东汉建武二年(26)修筑,南起今英德市浛洸镇,途经今韶关曲江、乳源、乐昌,北至今湖南宜章,据《后汉书·列传》记载,共“五百余里”。古代“上通三楚,下达百越”的西京古道在对接中原的驿道后可抵西京长安,是古代南北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的要道,对岭南和中原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今乐昌境域,西京古道全长80余千米,沿线下开封桥村古道、草鞋岭村古道、三星坪村古道等保存完好的路段,以及普济亭、思源亭等古迹,已成为乐昌重要的文化遗产。伴随着古驿道活化利用项目的逐步推进,西京古道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乐昌市史志办公室)
-
武江区:魅力武江 古邑新辉
[2024-06-11]
武江区,韶关市中心城区之一,因武江流经境内而得名,面积677.85平方千米。境内拥有张九龄家族墓、余靖墓、蓉山古刹遗址等众多人文遗迹,出土的众多汉代至两晋文物,印证了武江悠久的历史。武江也是粤北较早建立农会组织和中共党组织的地区之一,西水暴动打响了北江农民暴动第一枪。作为韶关市的产业聚集核心区,以及广东省7个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武江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科创园、城乡融合产业园三大平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新武江,正快速崛起。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武江区史志办公室)
-
韶州府学宫
[2024-05-24]
韶州府学宫,位于韶关市浈江区风采路,又称府文庙,始建于北宋景德三年(1006),时称先圣庙,后改建为学宫,从此成为粤北重要的官方教育机构,学宫创办近800年,培养出进士70余名。韶州府学宫曾是占地近10000平方米的建筑群,现仅存主殿大成殿。大成殿为九脊重檐砖木结构,殿内卯榫结构梁柱是留存的明代建筑遗构,四周以石雕栏杆环绕,正门前“鱼跃龙门”御道浮雕保存完好,于2008年10月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大成殿被辟为孔子和儒家思想主题展览厅。作为文化地标,韶州府学宫为韶关延续了千年文脉。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浈江区史志办公室)
-
封川古城墙
[2024-05-24]
湖心坝民居群,位于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至今保存着明清时期建造的客家围屋59座,其中32座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艺术特色,仍保持着历史原貌。造型各异的古围楼鳞次栉比、方圆曲直、十分壮观。围楼里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门楼厅堂、窗棂屏风都刻有龙凤呈祥、山水人物等图案,样式丰富、相互辉映。湖心坝民居群是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较大规模的客家聚居村落之一,也是客家人在建筑艺术上的一大创举。湖心坝民居群中的长安围、外翰第、大夫第、三门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翁源县档案馆(史志办)〕
-
金林水乡
[2024-05-24]
金林村,位于德庆县官圩镇北部,面积约5.5平方千米。相传,宋时金人入侵,金林人的先祖由北方迁徙至此,开荒定居,到明朝,聚落成村,村内世居村民有谈、谢、陈、孔等12个姓氏。金林村素有“两河双圳五大井“之说,村外,吉岗河、金林河东西盘绕;村内,北秀湖、上林塘等众多池塘错落有致,双圳从各家各户门前流过,湖光山色的金林古村,也被人们称作金林水乡。水乡内现存古民居90座、古祠堂9座。抗战期间,肇庆中学曾一度在此办学。2019年,金林水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德庆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广宁:绿美竹乡 人文广宁
[2024-05-24]
肇庆市广宁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绥江中游,面积2459平方千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置县,名取“广泛安宁”之意。广宁是肇庆唯一一个全部镇(街)都是革命老区的县。这里物产丰饶,是全球青皮竹中心产区,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当地独有的广绿玉是中国五大名石之一。广宁人文底蕴深厚,境内的铜鼓岗、龙嘴岗战国墓群出土青铜器460多件,广宁玉雕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于1992年入选中国首批“武术之乡”。今天的广宁,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康养旅游、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大数据五大产业,建设竹产业强县。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宁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曲江区:千年古韵 魅力曲江
[2024-05-10]
韶关市曲江区,位于广东北部,面积1620.85平方千米。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县,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江流回曲,因以为名”。曲江是12.9万年前的“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是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北宋名臣余靖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坐落着“禅宗祖庭”南华禅寺,拥有“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美誉。作为广东省重点工业生产基地,今日曲江,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机勃勃。魅力曲江,正携千年古韵,续写新的华章。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韶关市曲江区史志办公室)
-
怀集:通桂达湘 秀美怀集
[2024-05-10]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面积3554.07平方千米,是肇庆市面积最大的县。怀集是广东西北隅通桂达湘的重要门户,在这里,融粤桂两地文风的文昌院阁,“九九奇门村”大浪村等235处文物点,燕子节、春牛舞等古老民俗,诠释了怀集独特的人文风貌。怀集茶秆竹、新岗红茶等七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誉南北。近年来,怀集县以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广东省东西部协作肇庆(怀集)产业基地为核心驱动,大力发展食品、生物制药产业,肇庆市域副中心怀集未来可期。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怀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广宁竹海大观
[2024-05-10]
广宁竹海大观旅游区,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平头沙,占地面积1.2万亩,是广东省唯一一个以竹子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宁人爱竹、喜竹、种竹,广宁县竹子种植面积108万亩,享“中国竹子之乡”美誉。在这里,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一年四季都可领略到竹的风采。竹笋、竹笋虫、竹筒饭、竹林鸡等众多竹林里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竹子还能制成竹席、竹沙发、竹凳、竹篮、竹扇、竹砧板、竹芯茶、竹纤维、竹醋等生产、生活用品。竹子逐渐发展成为广宁的经济支柱产业,广宁因竹而美、因竹而兴。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宁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德庆:岭南望郡 人文德庆
[2024-05-10]
肇庆市德庆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游北岸,面积2003平方千米。汉元鼎六年(前111),置端溪县,为德庆设县之始。宋绍兴元年(1131),因曾为宋高宗潜邸,诏升为府,易名德庆府,德庆之名沿用至今。“岭西舟车之会”德庆,自古人文鼎盛,拥有包括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众多人文古迹。德庆物产丰饶,德庆贡柑、德庆沙糖桔、德庆“四大南药”享誉岭南。近年来,德庆县在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同时,聚焦家居建材、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南药三大主导产业,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德庆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